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丹田经络疗法第七代传承人王延

发布时间: 2021-06-18 14:08:51  来源: 责任编辑: 姜邵永

摘要: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记丹田经络疗法第七代传承人王延 如果说起新疆,大凡人们的印象是丰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瓜果飘香、风光绮丽;如

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记丹田经络疗法第七代传承人王延

       如果说起新疆,大凡人们的印象是丰富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瓜果飘香、风光绮丽;如果说起山东泰安大凡人们的印象是那名扬中外的泰山和豪爽直率、热情善良的气质;如果说起军人,大凡人们的印象是威武英勇、牺牲奉献的高尚品质和坚毅挺拔的军风军貌;如果说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时,大凡人们的印象是稳健睿智的气度和手到病除的神奇之效。如果今天,我们把这四种印象加在一起,再把这四种角色揉在一起,全部都放到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性身上的话,这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个人,有!她就是——中医人王延教授
       一、延:家世传
       延字,做名的话,男女可用,只是用在女孩身上时仿佛又多了几分期许的含义。1953年6月,王延从小出生在祖国大西北新疆石河子的一户军人家庭,爷爷跟随赫赫有名的王震部队转战南北,之后进驻新疆,父亲则是从11岁起就戎马生涯,所不同的是,他还是一位祖籍山西、有家传丹田功中医术的后世传人。工作、练功、看病、救人,是王延从小就常见的家里父辈生活的情形,而且从王延四五岁起,就要求女儿一起学习练功,每天都要打坐,从单盘到双盘,样样不拉,“孩子都贪玩,我才那么小,坐都坐不住,那有什么兴趣练丹田功啊”,小王延自然是讨厌、不想学,甚至是有点不理解,“那时候心想,只有人家庙里头的和尚才打坐,我又不是庙里的人,也要打坐?”但是,父母仍然一直要求她坚持练功。
       也许是军人家庭的严谨氛围和打小养成的自律品格,从上小学开始,努力要强、积极向上的王延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一年级戴上红领巾,三年级当上大队长,小学阶段一直是班长,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12岁,她来到新疆的部队当上一名小兵,年纪虽小但本事不小,因着家传中医技能的禀赋,常会有那些在训练中拧了肩膀、扭伤脚踝的战士来找她帮忙处置,“特别是崴脚和双腿受些伤的比较多”,在军营里小有口碑。
       16岁那年,一个机会她来到吉林的北城子村,在一个跟她父亲沾亲带故的姑姑家里,见到新疆之外她单独面对的第一个地方上的病人:年方七岁的孩子,在黑乎乎的土炕上躺着,整个人只比炕桌长那么一点,老是不吃饭往外吐,不会说话只会翻眼珠子。惊骇之余,王延为他把了脉,用了手法。“这个残疾孩子的惨状我永远也忘不了,至少我可以用一点点医术去安慰他吧”,医者仁心的种子在王延的心里萌芽。
       17岁,王延告别军人生涯来到新疆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卫生院药房工作,担任司药,原想着这是个“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很适合女孩子”的岗位,可她总是被不明原因的过敏缠绕着,痛苦不堪,跑到兰州军区中医院去做检查过敏源,点到30几种过敏针时还是找不到原因,无奈回到医院,再调到妇产科,又是因为磺胺过敏,只好再调换到外科,这下好多了,上了三四个月的班,很顺当。从小就好强、进取的王延,在本职工作中也是一样。在外科,在自己的身体状况见好后王延就开始把注意力转到了病人身上,“给人出偏方,可灵了,要不就从家里带点小药,看到了疗效,慢慢地病人的口碑就起来了。人家一夸奖我,就乐上好几天,感觉真好,然后我就想还要继续去钻研,对中医越看越来劲,谁懂就找谁学!”况且家里还守着精通中医技艺的父辈,让年纪轻轻的王延颇有几分底气。回忆医学成长的历程,王延无不自豪地说:“我学啥就要学好,人体全身上下就是这360多个穴位,那时年轻,脑子好使,记性好,记住就忘不了。谁一来说啥病,我拿眼睛一瞄一瞅,使出手法在穴位处来上几下,立马就好好的。尤其在新疆那个年代,很多人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我就是这样让病人满意而去。”日积月累,王延掌握了以王氏祖传丹田功开经络调整为特色的治疗方法,并在后期的学习钻研和实践中不断精进。她说“我们人体的构造讲究的就是在经络上,主要有12经络再加上任督二脉这十四个经络。我在接诊时,只需通过传统的方法,如切脉、面诊、眼诊、舌诊、耳诊及手诊来予以确诊。在运用双手调治治疗的同时,只许动用‘丹田手法开经络’功力手法,即:扣三掌;反六掌;进九掌,而绝不允许动用刀、动针、罐、灸等等任何的医疗器皿器械”。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无数来自北京、天津、东北、上海、山东的知识青年奔赴新疆,在大西北广阔的天地里挥洒汗水与青春,磨砺成长。有一名上海女知青钱莲娟,因为和王延脾气相投,成了要好的朋友,在结下这段姐妹友谊之前的两年,她已患上一种老百姓说的那种“老鼠疮”,也就是现在讲的淋巴癌,腮帮上的伤口溃烂严重,久不封口,流血淌脓,痛得成天嗷嗷叫唤。结识王延后,好友惨不忍赌的模样让王延心里充满了恻隐和同情,除了采用丹田功治疗,她还从家里拿来特制的“神仙水”给她用上,过了两个多月,伤口慢慢的长出了肉牙,转危为安。据王延介绍,这种家传秘制的药水由于需用到蛇毒,这是在新疆更为寻找困难的中药材,在那时尤为难以配制,“因为我们是好朋友,她有重病,心里面的感情就更不一样,我就要想尽办法给她治疗。”
       说起过往,王延还讲述了一段趣事:还是十几岁在部队时,她会使用跟父辈学习的穴位知识和走经络的手法技能,给战友们解疼纾痛,效果非常明显,当时就有战士说你的手像装上了小钢针一样,抓到哪里(的穴位),哪里会有刺和热的感觉,但过后不疼了很舒服,他们说你的哪儿是手,简直就是“小神爪”,从此王延就有了这个昵称。
       还是过往,王延则痛心地讲述了一个让她感到困难与挑战的病例:一位来自浙江金华的支边老太太,名叫李小利,当时是肛门连着肠子掉出来一个红瘤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肠癌,她苦不堪言,四处求医,王延的妈妈也帮着看过病情,医生们也没有找到更好的治疗办法,“那时还没让我学开方,我觉得难度很大,只能给人家用上手法,只是减缓一些疼痛,舒服个一天半天的,又开始痛苦乱叫,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二、延:医者情
       从少年起,在蕴含岐黄之术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王延,就凭着一副不多见的“小神爪”和那些秘方绝技,为许多的人恢复健康。用她的话说“那个时候给大家治好病这样的事太多了,可开心了。当时从乌鲁木齐坐车到北京,到陕西、山西,到上海,光是在这54次绿皮列车上,我就救了好多人,头疼的,眼疼的,腰腿疼的,经常打呼噜的,哪里疼我就用丹田功的手法治哪里,我对这些病痛都是手到病除,立马就好。火车上那么多人,大家就从山南海北的给我带了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里,这很对半大孩子的心思,我那时就想懂医术、当医生、能治病,这个工作真好。”这些青春岁月的经历让王延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魅力和责任。
       当然,除了好吃的,“当面给我钱,我是从来分文不收的因为家教很严。”在王延看来,小的时候就觉得治好病以后,人家千恩万谢,那些疼痛了一年半载的病人,自己去看一看,用上手法,一两个小时,最长的时间就是两三个小时,人就好好的了这多好啊。父亲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她“丫头,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一路走来,在王延心里从小的她知道一定要给爸爸妈妈增光、长脸、争气;长大了,父母的叮嘱变成了自己的人生座右铭。技术精湛,品德高尚——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对医生两个最基本品质的终极标准。对于立志从医的王延也不例外,她在青春与岁月的冲刷中,一点一滴地研习中医技艺。1969年2月,王延患上了风湿病,一场疾病把医院也变成了她继续学习医学知识的课堂。在新疆的医院住了三个多月,给我治病的是一位当地颇有名气的医生,我叫他鲁叔叔,他和爸爸是至交。他说我是任何人不教的,也不收徒弟的,但是他跟我爸爸讲,老王你这个丫头我收下了,是给我做女儿,还是跟我学医,你们选。就这样,我住了三个多月的医院,鲁叔叔他教了我三个多月,学的是他那一套独特的医术。打那以后的四五年里,我一直就跟着鲁叔叔学习,包括细胞学的知识也是他教授的。他不仅教我技艺,还教我如何做人,告诉我医生要把病人当做家人,当做亲人一样去关心,专心研究技术,精心解除他们的痛苦。他老人家已经去世20多年了,现在讲起来都是历历在目。能有这样的前辈引路,我是幸运的”。
       中国医学泰斗裘法祖有一句名言“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意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行医之人,需要同时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工作。前有家教,后有师教,夯实了王延为医者的基石。做人要有人格,看病要有医德,她始终把一个“德”字看作是一名医者立足于世的通行证和身份证。从小要强好胜的她说“四十多年来,我只比真才实学,比人品正能量,比仁心人术,以德行天下”。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健康观念,传统中医讲究一病一验,一法一验,面对现代社会各种病症的复杂多样,也需要它的应对变得更为灵活和实用,更容易被现代人所认同。因此,王延在自己的实践与思考中总结出对病人的忠告:不要轻易做手术,甚至连很多放血疗法都不要轻易去做......
       三、延:济世心
       无论是医技还是医德,无论是父辈还是王延,每一代杏林耕耘者都有强烈的愿望去仔细了解自己热衷的中医学,他们一直孜孜不倦地试图破解中医的密码,希望让这门古老而现代的传统医学继续呵护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虽然王延年已六旬之多,但与人们印象中传统老中医最大的不同是,她除了在家里用中医技艺去影响自己的女儿和孙子以外,选择了更直接、更现代、更接近需要的的传承方式——开办空中课堂。从2015年起,随着中国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成熟和普及,王延敏锐地发现,这是一种能够快速提高中医技艺传承与传播的方式,“更是一个中医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中心”。于是她大胆着手,以特有的爽快、睿智,迅速推出“丹田功疗法空中课堂”,在2015年至今年的鼎盛时期,参与学习和关注课堂内容的每个班(群)顶格人数500人,总是满员,每期(共四个班群)总人数能达到2000人左右,拥有遍布大江南北的助理17人。在网络天地里的经历让王延的思路更开阔、体会更深“从那以后慢慢的就我觉得这成长的路子走了那么多年,从事50多年的中医了,这几年才真真正正觉得是找到大部队了,有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组织和平台,大家可以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循序渐进,进步很快。包括很多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证书考核的人,都在这里学习和提高,这也是一座帮助有志之人通往中医梦想的桥梁。”
       第一次见到王延还是在会议现场布置的专家介绍易拉宝上,当时就觉得图片上的她面容有些不寻常两只眼睛的眼珠位置不对称。当采访进行到这里时,不经意间打开了这个话题,原来,2018年的最后一天,参加完在301医院举办的活动后,王延架不住随行人的执拗,登上了连夜返回泰安的汽车,疲劳驾驶的结果就是当车行至泰安高速路出口时突然冲开栏杆翻下路基,当王延被人们救起时,整个人体的右侧被挤撞到了左侧,身体严重错位,从头到脚浑身是血,“醒了以后我一听说要做开颅手术,那简直时不得了。开颅术是什么就是到死亡那里报到去了。就算是好了,也是终身植物人,绝对不能动手术的。”几近昏迷的王延拼尽力气告诉救援人员,一定把她送回自己的家而不是医院,并承诺责任自负,惊骇不已的人们只能随她所愿。到了家里,她喝下前文提到过的、家里储藏的家传秘制中药“神仙水”,便昏死过去,“但是我心里知道自己得救了”。一连数日,每天王延就借着短暂的苏醒时机,自己摸索到放置药水的地方,把平时只能喝20毫升的药水灌下大半瓶,再爬回床上继续昏睡,屋里人挪动过的地方满是血迹,听到消息赶来的老友见状,吓得大声直呼“这人那还能活呐,这人那还能活呐,快送医院吧”,王延仍然执意在家自救。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王延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当家里储藏的药水喝去了一大半,她神奇的好起来了。眼睛错位造成的伤就是车祸的一个后遗症。中医者王延不仅济世利人,也靠着中医中药挽救了自己的生命。看着今天顶着满头剃得极短没有型的头发,在大家面前笑声朗朗的王延,除了感叹中医的神妙与生命的顽强联袂创造的奇迹,还能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吗?
       在医言医,王延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眼下的她还有个小小的忧虑,那神奇的药水,她也称之为“救命药”的原料涉及蛇毒,原本就是由于来源稀少、价格昂贵、品质上佳的原料紧缺制作的数量就小,再加上自己急救时用去不少,现在所剩不多,如果一旦有病人需用,担心不够使,错失医治的良机。
       王延那施展医术功力的手是热乎乎的,她的医者之心更是热乎乎的。目前,王延主要居住在山东泰安,她还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身兼数职,乐此不疲,经常奔波在全国各地,从线上到线下,不辞辛劳地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更多的患者,难得在家落脚休息,“屋里常常是落下一层厚厚的灰尘”,说这话时,王延是那么的坦荡、爽朗。
       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如今的王延,闯过身躯遭受重创的劫难,依然勤奋地活跃在她那空中课堂的讲授中,尤其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加凸显了这种传承学习和交流方式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她依然奔波在天南地北患者们的需要中,她也同样坚守在自己中医梦想的奋斗里,这个把“延”字嵌入姓名的奇女子,还将一直延续着属于她的生命奇迹,向人世间散发着深厚的关爱和温暖,天长地久......
 


上一篇中国健康创新先锋人物——程银友       下一篇:最美名中医——夏先斗